2025年05月11日 四月十四 星期日
今天:
中西文化融合
人格智慧并重
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
新闻

北京大学王靖涵:惟愿我走过的路能给你们提供一些思路

发布时间:2022-05-26 08:41:23 栏目:新闻 点击量:2847 【公开】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转眼2022届学子告别母校的日子将至。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学校微信公众号将推出“郑外2022届毕业生专题”,陆续分享2022届毕业生的故事,为他们即将迈入更加广阔的天地送行。

愿景里无故事,故事里有愿景。有多少名郑外人就有多少个故事。祝福永远的郑外和永远的郑外人!

 

 北京大学王靖涵.jpg

王靖涵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届学生

已保送北京大学

 

 

你即将开始阅读王靖涵关于自己郑外生活的一些新感想。先放松一下,然后集中注意力。抛掉一切无关的想法,让周围的世界隐去——因为无论你是否对于外语保送感兴趣,他都希望能给正在努力拼搏的你们提供一些思路。

故事发生在郑外某寝室。室友的鼾声和凛冽的北风席卷了第二段的开头,但凄冷的冬雨不会笼罩整篇文章。等成绩的第四天,我在无数次刷新后终于看到手机屏幕上的考试结果,明白自己得以进入北大求学。

我坐在自己的床铺上,从短短的预录取通知往回看去,似乎这是一条清晰的、甚至注定的路线。

但实际上,这一行文字更像是偶然叠加而成的必然,就像我在两年半郑外生活中面临的多种选择一样:高一时放弃竞赛选拔、在缤纷多彩的社团活动做取舍,高二时选择文科,高三时放弃高考冲击保送——高中三年,便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能够保送成功,我不得不感叹目标和选择是多么重要。我从高一时开始了解保送,因而有计划地在主科上多下功夫。之后又选择文科,进而有机会积累更多政治历史知识、打磨英语口语能力。这些提前的准备都为之后的保送打下了基础。能够更早地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也就能更安心地去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它。

读到这里,你已经能够有理有据地批评作者空话连篇,毕竟,内心真正的热爱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你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提升自己,为尚未浮出水面的梦想做准备。

不过你大可放宽心,因为作者在高中生活的跌跌撞撞中发现:当你越觉得思考自己的前途陷入了困境,那么需要你思考的东西就越少。

所以请你继续读下去。

我一直举着亮着的手机屏幕,出了寝室,格格不入地漫步在雨中的校园里,似乎拿到这条通知我就已经在看望母校了。

先是走过食堂,我想起高一时为了应付九科作业而慌张地从这里带饭回寝。

接着走过体育馆,我想起高二时顶着学业压力在这里排练节目。

然后走过教室,我想起在这里为了一次次课前演讲绞尽脑汁、在考试前夕跃入题海精疲力尽。

最后走进实验室,看到桌子上高高一摞卷子和电脑里上万字的面试问题整理,我意识到经历了郑外三年的历练,我才得以在短短两个月的保送准备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地提升自己。而且这样的提升并非仅仅局限于保送,我的一切努力终究是为了获得更强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能力,是我们要攀登一切目标所必需的。

此时,作者或许已经迷失在自己拙劣的文字中了,但总而言之,他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的理想,那就停止纠结和犹豫,踏实地去做好课堂、作业、校园活动中的每一件事——就像他说的,“抛掉一切无关的想法”,相信你做过的题、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都会在你理想的彼岸等待着你。

现在你已经看完了几段,可是读到某个地方时你发现:“唉,这句话一点也不陌生,甚至这一整段都好像看过。”

很显然,这是感言类文章主题的重复。但这样的重复恰巧说明了这些主题是经过了不同作者共同考验的东西,是真实、有价值的。

因此,作者也要真诚地感谢在这片哈佛红中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当回想起辛老师在严肃的历史中风趣地讲解人生百态,陈老师在邂逅一首好诗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薛老师用铜钟般的嗓音唤醒数学课上沉睡的灵魂,莫老师用满格的口语技能让每个人能够侃侃而谈,孙老师用清晰的逻辑编织起哲学之网,杨老师用一张地图带我们领略世界风光,这篇文章便得以起笔。

在离高考不到百日的现在作者悠闲地写下这些,被一位清华学长称之为“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这固然是令人艳羡的美好,但只有确信自己落子无悔,这样的美好才有了意义。

郑外的辉煌还等着各位去延续、去创造,希望属于你们的辉煌有着更加多彩的光芒。

 
Copyright© 1983-2025 by www.zzfl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0371-67987877(校办)0371-67984259(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