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第十九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地区选拔赛顺利举行,郑州外国语学校整体成绩优异,荣获优秀团体奖,8名参赛学生斩获2金2银3铜。
此次竞赛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广东新蚁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人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等200多所名校的800余名选手参赛。
本次竞赛题型和结构与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一致,分为多媒体测试题、综合题和野外题。11月5日上午,参赛学生在各自学校参加了为时3.5小时的竞赛,第一场1个小时为多媒体判读题,第二场2.5小时为综合题。下午为3个小时的野外考察题,野外一、野外二各为1.5小时。
经过一天四场激烈角逐,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梅曦月和高二(2)班高義雯获得金奖,高二(4)班王思源和王盼棋获得银奖,高二(1)班李思彤、马良敏慧和高二(2)班陈曦获得铜奖。
梅曦月、高義雯两位同学入选第十九届国际地理奥赛国家集训队,将于明年4月份参加2023年8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第十九届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大陆中学生代表队的选拔附加赛。
郑外地理奥赛不关乎名利,而是更加注重情怀,是郑外优秀学子和地理组全体同仁对地理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行动。向获奖同学和辅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期待郑外地竞越来越好!期待郑外地理教研组再创辉煌!
梅曦月同学参赛感想
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这次地理奥赛的参赛感想。
由选拔到培训再到正式比赛的这一个月,我的心态逐渐由局促转为平静。第一遍浏览地理奥赛相关论文的时候,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其实只是:“这考试居然还有野外题?”随着了解一步步深入,我开始领悟到地理奥赛不是教条的知识答题,而是深入考察地理素养的一场探究之旅。
由于疫情形势严峻,我们没有进行过一次线下培训,都是通过网课的方式进行学习。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总会为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观和专业名词,或者从来没有想过的考法而不知所措。幸而,在老师一次次的仔细分析和同学们思维碰撞式的讨论中,我终于能放平心态,不以做对题为目的,也不刻意地搜寻可以链接的知识点,而是从图片的细节之处着眼,静下心来思考其中反映的信息并进一步分析因果。其中,有一道关于推测照片拍摄方向的景观题令我印象深刻,这道题要先从题干信息知识出发了解大致方位,至于确定具体是“东南”还“东北”,则需根据景观中“日落”的状况联系太阳视运动的知识进行排除,而不能想当然地臆断。在思维的一次次颠覆与重塑中,我逐渐学会了沉下心,这也为正确分析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
除了知识与能力之外,我收获更多的是一份对地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当今世界的关切。在与题目的对峙中,我一次次燃起了去旅行的冲动,想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百态千姿,吸一口造物主的灵气。在对人文地理相关问题的探究中,我加深了对曾经眼中“海晏河清”的世界的了解,但改变的是关切,不变的是热爱与向好的期待。每一个角落都值得目光的停留,每一个无助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与关爱——也许这就是地理的一份专属“情怀”。
最后,我想感谢我们的带队老师陈卓老师一直以来的陪伴与鼓励,是他的广博精深与谦逊从容给了我们无尽的力量。感谢陈太根老师和杨庆丰老师的指导与教诲,两个小时的课程让我们收获颇丰!感谢一起参赛的伙伴们,你们每一个都是特别优秀的同学!最后,感谢整个过程中鼓励支持我、听我吐槽的朋友们,你们是我积极心态的源泉。
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在地理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高義雯同学参赛感想
作为郑外地理奥赛的一员,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地理奥赛经历与感受。
我对地理的兴趣是从初中开始的,每当写作业走神时,就拨动桌上的地球仪发呆:此时此刻,那一块一块的陆地上,一定有人和我一样在注视着地球仪,想着它包揽的五洲四海、秀丽山川,这是我们之间特殊的联系,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低语。
高一的时候听同学说地理也有竞赛,便开始畅想它的样子:会是总也算不完的地方时,还是杂乱如麻的公式?不过兴趣使然,高二时我还是报名参加了地理奥赛。
走进那间竞赛教室,就像走进了一个新世界——四面碧蓝,像海面以下小屋;一侧的展柜上各色的矿石琳琅满目,承载着大地的深沉;还有中央那块回音壁,蕴藏着无限的新奇。我们一行人则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赞叹不绝,在大家心中,它就是镶嵌在美丽校园里的一颗蓝宝石,是藏匿于实验楼顶楼的世外桃源。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那间数届学长学姐奋斗过的教室,为我们打开了扇贝的窗,让蓝色涌入胸膛,梦出口的光洒落在脸庞。
不幸的是疫情再次席卷了这座城市,本应围坐在桌前的我们被空间阻隔,本应激烈热闹的讨论被电脑卡断。但即使如此,还是没能阻挡我们的热情与向往,在陈卓老师、杨庆丰老师和陈太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云游览了数百道景观题中一个又一个风土迥异的国家,一帧又一帧鬼斧神工的美景。我陶醉于帕米尔高原的雪,乌苏里江的日出,南国的热带风情,北国的冰封盛宴,也惊叹一幅幅动人的美景背后,那些丰富的地理知识——原来地图有这么多绘画方式,云朵有这么多形状,火山有这么多喷发形式。湖中的冰汤圆,象征财富的古塔,时间的巨掌对大地的改造,青藏高原的隆起,日本岛弧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的扩张,自然地理催生的别样建筑,人文历史塑造的风土人情,渺小的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给予你我的责任等等,给予我无限感慨。原来地理竞赛如此与众不同,如灯火阑珊的海洋让人心驰神往,地理竞赛使我从题海与压力中抬头,在夕阳与晚风中送走一日的喧嚣,遐想远方的世界。
到了考试这天,虽然无缘感受淮河以南的温暖,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亲自到野外考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线上的考试还是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地理信息分析员的感觉——推测绿化现象的影响,溯源东西塔的建造,绘制北斗七星状的古井,寻找保护白鹤的良方,解锁哈尼梯田的秘密……在陈卓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结束了一天的考试。
这次宝贵而不可多得的经历,让我领悟到了地理的魅力,同时也意识到,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是多么珍贵,等阴霾渐散,趁我们年少,纵情探索这世界吧!去趟一趟山间的溪水,去尝一尝异域的风味,去观一场璀璨的星空,去体验一次大自然中的放空。
祝愿大家都能在热爱的领域找到归宿,发光发热,开辟自己的海底,捡拾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