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郑外举行40年校庆启动仪式,校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学校将举办系列活动,庆祝郑外四十华诞。
征集校友讲述自己的郑外故事是系列活动之一。2023年1月,学校发布了《郑州外国语学校校友录登记暨40年校庆征文启事》,征集校友讲述自己的郑外故事。历届校友故事各异,但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现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现继续征集校友讲述自己的郑外故事,欢迎大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历程、讲述自身的学习经历、畅谈学校里的动人故事。请2023年11月30日前将稿子和个人简介、生活照发至zw40nxq@126.com,学校将择优结集出版,并陆续在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刊发。
徐鹤铭,郑外2013届毕业生,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学习通信工程,目前是深圳野球帝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
我是郑外2013届5班的毕业生,后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学习通信工程。因为从小喜欢篮球,在校期间也一直是篮球校园队的队长,在大四的时候,正值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的兴起,便与学长一起选择了创业,成立“野球帝”篮球文化媒体公司。一直到今天,“野球帝”有幸成为国内的体育头部媒体MCN,我们也创建了自己的篮球体育品牌“COURTMAN”,同时经营实体产品。
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在后续学习和创业的历程上,郑外赋予我的内在品质以及梁老师言传身教的思想意志,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帮助着我、激励着我。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关键词展开分享。
兴趣
在大家眼中,我成长发展的历程与兴趣密不可分,很多同学朋友经常会对我说这样一些话:“很羡慕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感谢大家对我现阶段的认可,我也认为兴趣对我个人的诸多选择帮助很大,但是如果说兴趣爱好对人生和事业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其实我并不认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兴趣的一些认知:
兴趣是建立目标的渠道
在郑外时,读到陶行知先生《自勉并勉同志》中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句话,令我深有感触。当时我就在想什么是我的“大事”,虽然没有想明白,这句话却一直记在心里。大四的时候,走到了下一个人生岔路口,面临着很多方向的选择。因为当时成绩还不错,拿到了保研的资格,同时也在准备出国留学的语言考试。因为本科学习的是通信技术,那段时间我便常常在想,继续学习通信,在通信行业里奋斗是不是我的“大事”。我想不清楚,我并不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我要做什么事,我不明白我怎么利用我学到的这些去创造价值。
此时,一起打球的学长来找我提出了创业,做篮球公众号。说实话,这个选择在当时是风险最大,短期回报最差的选择。但是就是在这个方向上,我找到了目标感:因为我热爱篮球,我想让国内更多的人受到篮球文化的影响,证明篮球体育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篮球体育这个行业里。虽然当时只是写写文章,编辑一下公众号,但是我似乎找到了我的那个“大事”。后来一边创业一边思考,这个“大事”也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疫情期间,我总结了“兴业利国”这四个字,也就是壮大篮球体育行业,让这个行业可以利好国家,这就是我的“大事”。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他在我迷茫纠结的时候,让我找到了目标,帮助我建立了事业的使命感,根据这个使命,一步一步拆解成阶段目标,让我清晰地知道我要做什么。其实不管是在学习和工作中,特别是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会迷茫,会停滞不前,更多时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就是目标感的缺失。
所以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兴趣不重要,目标很重要,只要建立了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地走下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绝对不会一帆风顺,你的兴趣与热爱此时会帮助渡过心理的难关,这可能也是“不负热爱”这句话的力量。
决定你能否实现价值的不是兴趣,是能力
当你有了目标,真正要开始做事的时候,现实的问题就来了,此时你可能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还是一砖一瓦地积累。我就见过很多因为热爱篮球,投身这个行业的人,其实大多数最后都是惨淡收场,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热情没有信念,而是自身的能力不足。2023年是我们公司成立的第七年,我们现在思考的依旧是“活下去”这个问题,公司已有两百多人,必须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为大家负责。
其实想做好一件事,都是一样的,这个过程,都是枯燥乏味痛苦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因为这才是你历练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能力积累的过程。大家不要被当下社会很多表面的虚荣所误导,我始终坚信只有努力付出,才有可能会有回报。
我本科学习的是通信工程,但是在前期创业的过程中,我做过文字编辑、前期编导、后期剪辑、内容运营,现在负责产品品牌,又在学习服装设计,产品企划,视觉包装等等,做了这么多没有做过的工作,不是我天生就会,这些都是我们整个团队日复一日不断学习总结出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只是启蒙老师,是建立目标的渠道,要想有所发展,必须用坚定的目标逼自己成长。篮球文化有一句口头语“Ball don't lie”,篮球不会说谎,能力也不会。
其实也有一部分人,会把所谓的兴趣,当成逃避现实的避风港,美其名曰忠于热爱,其实不思进取,“You deserve what you earn”,你终究还是骗不了自己,兴趣更不会帮你。
学习
学习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学习,四年大学时光,到如今的社会大学,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每一天都在学习,不仅仅是一张张试卷,一本本教材,所有对环境的适应,对未知的探索,都是学习。
学习决定了基础素质和能力
个人认为,小学和初中,培养了基础的学习习惯以及初步的价值观,也就是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以及对世界的基础认知,而高中则是集中性地锻炼学习能力与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
郑外的教学理念是“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全面发展”,其实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展现了一个人今后发展的关键能力,我个人对语数外这三门学科是这么理解的:
语文培养的是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能不能听明白,能不能讲清楚,这两点尤为关键。在学校里,学生面对的可能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题目,在社会上,很有可能面对的是一次重要会议或者重要的汇报,如何快速理解别人表达的重点,如何把你想表达的重点准确地传递给别人,这是一辈子需要磨炼学习的能力;
英语培养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什么要学好英语,不是因为英语高级,而是在当今的政治环境下,有很多的一手信息都是以英文为载体,想要获取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英语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其实,即使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产业的底层逻辑都是信息差,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谁能获取更多信息,谁就可能有了更多的机会;
数学培养的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接收到对应信息后,如何归纳处理,如何进行逻辑判断,这些都是学习数学锻炼的能力。因为数学是严谨的,是讲因果关系的。其实做数学题和玩密室逃脱是一个逻辑,通过有限的信息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推导出真实可靠的结论。而这个逻辑在今后面对所有问题时,都会用到。
我并不是一个专才,就是一个各方面能力很普通的正常人。现在脱离学校很久了,反而对学习本身的理解更深了一点,要想做到“全面发展”,真的需要“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学习是培养能力的方法,只不过可能在学校的体现是成绩,在社会的体现是薪资。
学习不是工作,是习惯,要终身学习,随时学习
学习其实不累,学生会觉得学习很累,是因为有额外的压力形式(考试)定义了学习的结果。但如果你能把学习理解成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习其实只对你自己的价值负责。于我而言,通过打球,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面对压力,这就是一种学习。当然,我也会去看书、听课、看知乎、刷B站,因为在我看来,这都是学习的形式,我有了足够的能力从所听、所看、所感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找到方法,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可能上高中的时候,家长都会告诉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其实学习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只要你还想进步,你就需要学习。我大学的导师是5G领域国内的领军人物,从我进入实验室到毕业,她每天都保持着阅读学习的习惯,日复一日,虽然我最终并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但我从她身上学到了终身学习。
所以重新认识一下学习这件事,当你意识到需要终身学习时,学习本身也就不会是痛苦的压力了。其实校园的时光是弥足珍贵的,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很少有机会能再像当时那样,心无旁骛地集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应当珍惜。
直面自己 热爱生活
以上分享了一些对学习工作的思考,高中在郑外的三年,除了学校老师对我们知识的传输以及能力的培养,我最感激的是班主任梁老师对于我个人性格的塑造,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智慧的人”。“直面自己,热爱生活”是我对他生活智慧的提炼,也是我对郑外校训“团结,求实,创新,奉献”中的“求实”的理解感悟。下面我也想亲切地叫他“老梁”。
直面自己,直面问题
上高中的时候,正处于青春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出现,而老梁每次的处理方式就是“不惯着”。记忆最深的是高考前全校统一带着身份证注册,只有我一个人把这么重要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结果被老梁拎出来一顿狂批,最后告诉我“这是你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句话对我非常重要,当时作为一个高中生,生活和学习上其实都很不独立,这句话第一次让我真切地体会到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我日后的诸多重要选择中,我都会想起老梁的这句话,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其实高考就是一次选择,他重要的意义在于从此之后,大多数人都要开始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不只是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老梁对待自己的错误或者疏忽,也会大大方方地向我们承认、改正,丝毫不会掩饰。言传身教,不过如此。渐渐地我也学到了面对问题,不装、不躲,直面自己的豁达态度,在我今后的创业历程里非常受用。很多问题其实原本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当我们去逃避、隐瞒,它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隐患。
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首先要勇于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面对情绪,才能自我剖析,踏实进步,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热爱生活”这四个字看上去很稀松平常,但确实是人生的大智慧,老梁在高中给我上的关于热爱生活的第一课就是面对挫折。
老梁有时候总是会故意喜怒无常地批评我们,有时候一个问题问得太愚蠢会挨吵,有时候不问问题也会被批,后来他对我们说过,之所以这样的处理,就是让大家学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小挫折,不要每天自以为是地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小打击就质疑自己怀疑人生,今后步入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击,都要积极豁达。
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我身边出现过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轻生的悲剧,那时再回头看看,真的理解了老梁的用心良苦。面对压力,快速调整,这就是热爱生活。
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但现在还能记得当初学校组织一起去种树,去参观康百万庄园那时的快乐,生活是美好的,我很感恩这些快乐,让我能始终保持积极与乐观。老梁也经常会分享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做饭浇花遛狗,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其实也是人生的大事。
以上便是我这些年在学习生活方面一些的感悟,再次感谢母校的培养,恩师的教诲,愿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