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大于天,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郑外始终保持办学的自信与静心,始终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郑外一直并将继续努力,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到教师身上,直抵至学生内心。
近期,将陆续推出“郑外教育学术季专题”。今天推出第九期:《地理学科:构建三新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亟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通过结合实例、运用资料或野外观察等方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典型实例,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因此,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应有清晰的教学实施路径,并针对不同模块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课堂实施样态。
对“三新”地理课堂样态的思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实施路径
高中地理课堂的实施路径应该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以下是实施路径的概述:
1.目标设置
解读课标,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涵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等层面,同时确保目标具体、可操作、可评价。
2.教学设计
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水平。
情境设计,通过真实情境引出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具体任务中。
3.过程实施
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
鼓励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提倡推理分析,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地理问题分析,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促进知识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
4.课程评价
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察、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强调课下实践的评价,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自然地理模块课堂实施样态
自然地理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地理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地理学科在课程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需要有相应的变化。
1.自然地理模块课程资源整合
打破传统的课程组织形式,合理划分课时,进行大单元教学。以大主题引领教学,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建构单元核心知识体系和地理学科思维。
以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整个单元包括两节课和一个问题探究,共需4个课时。以“如何防治大气污染”作为单元主题,拆分为“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发生在大气哪个部位”、“大气污染的产生的原因”、“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四个具体子主题,设计各课时内容和教学活动。在最后一节课,建立本章核心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厘清其内在逻辑。
2.自然地理模块学习侧重点
3.自然地理模块课堂教学样态
在课程内容较多、课时紧张的条件下,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是“三新”样态课程实施的核心。“三新”课堂强调学生知识体系和地理思维的建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地理思维的建构为目标。
导入 | 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本节主题,围绕本节主题并依据教学内容设置若干探究活动,注重分析自然要素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引导学生达成本节课目标。 | |
授 课 | 基本概念与 基本原理 | 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也要以活动的形式,按照知识逻辑设置若干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习。 ②在学生理解难点设置试题或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③设置试题进行检验。 ④在条件允许下,进行实验或演示增加学生直观理性认识。 |
知识迁移应用 | ①结合本节课情境,让学生依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解释本节课探究内容。 ②区域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基本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深化。 | |
思维建模 | 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节核心内容,建立本节知识的底层逻辑。 ②课堂探究活动按照逻辑进行开展,注意探究活动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帮助学生理解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③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 |
教学评价 | 设置分层教学评价习题(对点练习、强化性练习、开放性辩论、总结性评价),穿插于课堂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梳理本节知识体系,建构地理思维方式。 |
人文地理模块课堂实施样态
人文地理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1.人文地理模块学习侧重点
2.人文地理模块思维建构
3.人文地理模块课堂教学样态
案例
建模
实践 | 导入: 真实情境、典型案例 |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时事热点,选取典型案例,引入真实情境,唤醒学生的见闻和体验,使学生带着角色进入案例探究过程,并设置问题,激起学生探索欲望。 |
传道: 概念体系、思维建模 | 1.核心概念:对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等人文地理核心概念进行分解、辨析。 2.基本规律: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图表、数据等,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规律进行阐释。 3.思维习惯:结合真实案例,联系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形成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 4.核心素养:在案例中渗透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观念,使学生通过人文地理学习,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
探究: 迁移应用、实践探究 | 1.学生掌握的人文地理核心概念和基本规律,迁移运用,解释其他真实案例中的相关地理现象。 2.取真实情境时,重视本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让学生感觉到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身边世界的欲望。 | |
解惑: 分析交流、内化提升 | 1.利用基础知识体系,描述人文要素的分布特征,总结分布规律。 2.通过调查研究,解决人口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3.结合课堂生成性问题,必要时教师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
区域地理模块课堂实施样态
区域地理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区域协调。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发展路径,理解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
1.区域地理模块学习侧重点
2.区域地理模块思维建构
3.区域地理模块课堂教学样态
课前准备 (问题与发现) | 实践探索类活动 | 1.充分利用课前观察、调查、实验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围绕主题问题设计活动,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情景使学生对某区域认识到“人地矛盾”的问题存在,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教师在设计课前活动时要关注核心问题的指向,并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课堂实施 (分析内化) | 学习探究类活动 | 1.依据区域解决的核心问题,设计探究的几个主题任务,任务设置注重学生的深度思维、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依据区域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分析区域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地质地貌、资源等方面;人文地理特征:从人口、城市、产业、交通、文化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3.基于区域特征的分析,探究区域发展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利的条件是区域发展的方向,不利条件是区域要解决的问题,来实现人地协调发展,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 4.归纳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路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
课后总结 (创新与评价) | 迁移创新类活动 | 1.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路径,创设更为复杂的真实情境,来解决该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课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以报告、海报、宣传页等形式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评价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三新”地理课堂教学实践
4月13日,郑外联合福州一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及深圳外国语学校开展了“全国著名高中同课异构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地理教研组针对“三新”课堂样态的具体教学实践进行了展示与研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还拓展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创新。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
同课异构展示教学创新
来自华南师大附属中学的雷俐老师、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葛云晴老师、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李丽兰老师经过精心准备,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同课异构课堂精彩展示,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她们的课堂设计均结合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推动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教学创新。
专家评课引领教学方向
福州一中的吴刚老师和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闫陆军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深入点评,从学生学习效果、课堂设计、核心素养培育等多个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的点评不仅肯定了老师们的教学成果,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向。
专题讲座深化教学理解
吴刚老师和张伟利老师的专题讲座,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深入理解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视角。
吴老师强调了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提醒教师们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张老师则分享了郑州外国语学校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展现了该校在研学课程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成果。
专家讲座深化了教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本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促进了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通过同课异构、专家评课和专题讲座等环节,与会教师们不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还共同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之路。这种交流合作的精神将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本次全国著名高中同课异构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展示了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也引领了教学改革的方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郑外高中地理教学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新”背景下郑外地理组的优势与展望
郑州外国语学校地理学科组共有11名地理教师,是一个经验足、能力强、理念新、有朝气的教研团队。在教研组长、郑州市杰出教师张伟利老师的带领下,学科组全体成员凝心聚力,以前沿的视角、开放的眼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向。
郑外地理组的优势
1.优化课堂主阵地
通过清晰的目标设定、合理的教学结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的课堂管理、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技术的合理应用、持续的评估和改进等,实现高效课堂。
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整体结构包括导入、内容讲解、练习、反馈和总结等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确保课堂环境有序、专注,并且富有合作性。高效课堂中的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使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这有助于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确保课堂的高效性。
2.多维度课程开发工作
地理组在课程开发上展现出多维度、全方位的特色。一方面,通过建设研学基地,为研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场所;另一方面,通过搭建中学地理学科成果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地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此外,还开发了区域资源采集工具,并构建了校本综合课程体系,涵盖了地理实践力课程、融入区域资源的教学设计、研学课程以及地理奥赛课程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3.研学旅行理念创新与实践
地理组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以“以游促学,游学结合”为核心理念,将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桥梁,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学生不仅能够直观感受自然之美,更能从中感悟教育之美,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组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一系列研学课程,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实现学科素养的培育。例如,“黄河水、黄土情、黄河文化”探秘课程、“石英岩的变迁”课程以及“圃田泽的前世今生”课程等,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教学相长,追求卓越
地理组师生在研学课程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展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不仅在教学设计上精益求精,还在原创试题命制、校园综合实践、野外研学考察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也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地理组在研学旅行理念创新、多维度课程开发、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研学课程实施以及教学相长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学术亮点,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未来的展望
地理组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科组的整体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学习、互助、研究、共进”的组织文化优势。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经验分享、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共同进步。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其次,我们将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转变。同时,加强学科育人实践探索,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第三,我们将加大科研力度,提升学科组的整体研究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围绕地理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外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提升学科组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
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开发与实施学科拓展课程。在巩固和完善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地理学科的学习领域和深度。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项目,如地理奥赛课程、地理野外实践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选择。
最后,我们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名校名学科组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线上公益教学项目、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为更多地区、更多学校提供优质的地理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