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冬月初六 星期五
今天:
中西文化融合
人格智慧并重
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
新闻

国际地球科学竞赛郑外学子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4-08-19 11:46:02 栏目:新闻 点击量:255600 【公开】

007.jpg

王翌博在北大暑期课堂留影

003.jpg 

王翌博在颁奖仪式上,和国际地学教育组织主席Nir Orion 合影

004.png

国家队和指导老师在苏州虎丘野外合照

002.jpg国家队集训结营合照

CHX_3814.jpg

ITFI小组野外考察合照

20240814202725_IMG_9148.jpg 

ESP小组展示合照

微信图片_20240818235811.jpg王翌博与张知宇学长在开幕式合照

微信图片_20240818235816.jpg王翌博与22年国家队、现就读于剑桥大学的方子妍学姐在颁奖后合照

微信图片_20240818235820.jpg 王翌博与17年IESO个人赛世界第一名魏欣辰在欢送晚会上合照


2024年8月8日—16日,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暨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2024全球总决赛(“博雅1909”杯)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一零一中、中国地震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怀柔分校承办。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名参赛学生、110名带队教师齐聚北京,共襄盛举。 


本次竞赛设置了个人考试、ESP(地球系统项目)及ITFI(国际团队野外考察)三大项目,每项均独立计算奖牌与成绩,旨在全方位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郑外国际部王翌博同学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卓越的思维能力及不懈的努力,脱颖而出,不仅在个人考试项目中取得金牌并名列世界第一,同时,在ESP项目中斩获银牌,ITFI项目中赢得铜牌。


回顾此前,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通过严格选拔,最终确定了代表中国出征2024年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十位国家队成员,而郑外王翌博同学,正是这十位佼佼者之一。在随后的集训中,他更是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入选国家1队(共四名正式队员),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与实力。


此次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考试内容广泛,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空间与天文、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全面考查了参赛选手的地球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考试难度不仅达到了大学地学类专业二年级的水平,更在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数理基础及地球系统总体认识的考察力度,对参赛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王翌博同学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既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与认可,也是郑外地球科学奥赛竞赛培养成果的一次有力展示。我们期待更多的同学能够像王翌博一样,保持对地球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勇攀科学高峰,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热烈欢迎新高一、高二的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下一届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让我们共同书写地球科学的未来华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的蓬勃力量!



王翌博参赛感想

背景重现:回顾IESO

这届IESO的特别,通过预赛就可见一斑。随着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重视地球科学竞赛,更多资源开始向这项竞赛倾斜,本学年创纪录的6万余选手参赛也充分证明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关注并投身参与这一年轻的学科竞赛。从预选赛本身来讲,出题方向的改革已在上一届初现端倪:最突出的表现是增加了理科特征,更加注重地球系统思维和理科逻辑思维。本学年的预选赛和决赛也都体现了这一点,难度相较以往有所提升。种种因素悄然改变着地球科学奥赛的选拔方向,给各位选手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机遇。

这届IESO的集训也和往常有所不同。有九成国家队员提前参加了停滞多年重新开办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暑期课堂,这使得他们在外学习和考试的时间达到了一个月;由于需要避嫌,线下集训的场地放在了上海市进才中学,特殊的环境让我们有了独特而丰富的体验;由于主场优势,本次国家队扩军到了10人,包括4名正式队员和6名客座学生,放在集训后的国家1队(正式队员)选拔也无形中使我们有了竞争压力。在北大暑期课堂,我们开始熟悉彼此,互相调侃对方上课“摸鱼”,不认真听讲,在上自己的课、做自己的题。在说笑中,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周。到了进才中学,我们就开始了紧张又快乐的集训。除了白天北大教授给我们讲述平常的集训课程,每天晚自习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总是最刺激和欢乐的。我会在这个时间与另一位国家队成员毛翰扬同学到教室后面“对决”,做历年IESO笔试真题,比谁做的分高。我们会为有时小幅度领先对方而暗自窃喜,也会为有时不靠谱的答案需要我们亲自校对而焦头烂额。集训的时间和巴黎奥运会不期而遇,我们也紧跟时事,在宿舍用桌子拼成了一个乒乓球台,每天大课间乐而不疲地和指导老师对战。记得在樊振东夺冠的那个夜晚,我们也激动地拿起来乒乓球拍打起了循环赛,还举行了“颁奖仪式”,疲惫了一天的精神也因此得到放松。充实而特别的集训经历在提高我们个人能力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最特别的还是IESO本身。一方面,这届IESO放在了“家门口”北京举行,让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倍感亲切;另一方面,这届IESO又是5年来首次回归线下进行,一扫疫情的阴霾,让全球热爱地球科学的学子能够欢聚一堂。IESO的个人赛在三届线上面对电脑进行的DMT“数据挖掘测试”后又变回了传统的笔试,但又保留了一部分DMT的特点:选手使用电脑填写答题卡。更奇特的是,笔试试卷中添加了需要使用电脑分析的两道DMT试题,虽然因为技术原因这两道题没能计入总分,但通过题目设置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本届IESO主题‘Big Data for Our Earth’的深意。此外,虽然本次野外部分因为天气原因推迟,组委会还是通过调整考试顺序,让所有比赛顺利展开。独特的考试过程,使我们有了独特的体验,也留下了独特的收获和辉煌的战绩。


精彩篇章:记录IESO

这次IESO的9天,绝对算得上是我竞赛历程中最精彩的9天。初到竞赛场地,由于保密需要我们所有电子设备都需要上交,略感无聊的我们便组织起了乒乓球友谊赛。乒乓球台还没有整理好,急不可耐的我们就去教室拼了几张桌子当作球桌,连着几天组织了中日韩和中芬意国际友谊赛,打得热火朝天。我们几名中国队员用对乒乓球的热爱,实现了“小球推动大球”,在比赛前和外国选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考试前夕,由于连日大雨,原定的野外考试推迟,换成了ESP(地球系统项目)团体赛。我们还接到通知,之前上交的电子设备还不能返还,而且本次ESP将使用PowerPoint绘制海报而不是之前的手绘,这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挑战。好在我们小组没有遇到语言障碍,通过3次小组讨论,通力合作拿下了一枚宝贵的银牌。


在个人赛,我们惊讶的发现这次虽然恢复了线下考试,试卷中还出现了两道DMT的题目。虽然由于技术问题这两道题并没有计入成绩,我还是请求考官调出了DMT的数据界面,亲身体验了这独特的“数据挖掘”过程。在后一天举行的延期后的野外考试中,我有幸在一个石炭纪页岩露头中发现了一片鳞木化石,又不幸因为缺乏野外经验,在岩石的风化面而不是新鲜面上滴盐酸,判断错了岩性。从这次野外考试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地球科学学习的本质就是野外实践,只有扎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才是学好地球科学的关键。

最后一项测试是ITFI(国际团队野外考察)项目。在去野外考察基地的路上,正巧碰上了我的国际课程大考出分,坐我旁边的爱沙尼亚队友与我一起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在紧张与激动之余,我们互相交流了本国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设置,更加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在考察现场,我提出的利用卷尺模拟样方进行随机采样的方法得到了团队的认可,后来整理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第二天,我们团队分工明确,很快就投入到了演示的幻灯片的制作中。菲律宾小伙娴熟的Canva使用技巧、爱沙尼亚队员精细的数据处理都推进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也现场学习了Google Earth Studio和QGIS软件的使用方法,为数据可视化出了一份力。最终,我们的作品获得了铜牌。


最后一个夜晚的欢送晚会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各国队伍都拿出了拿手好戏:日本队照往年惯例表演了皮卡丘,爱沙尼亚队教全体观众民族舞蹈,现场观众的热情被瞬间点燃。精彩节目后,我们和其他国家队员互换了纪念品,互相签名合影,来当志愿者的往届国家队成员也纷纷参与其中。有趣的是,有几位老师在晚会上让我和2017年IESO世界第一“魏神”合影,我直到第二天颁奖结束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了其中深意。

这届特别的IESO也让我们特别充实、特别快乐,给每一位参赛选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望过去:结缘IESO

从小学起,我就通过宝石学和矿物学与地球科学结下了缘分。从光鲜亮丽的宝石,到磨制宝石的矿物,再到矿物组成的岩石,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后到地球所在的宇宙,我一步步走进了地学的大门。因为对宝石和矿物的热爱,我从2018年起,至今已收藏了百余件宝石和矿物标本,经常到线下展会寻找、到国外购物网站海淘自己想要的标本。一本《系统宝石学》打开了我的地学学习之门,向我展示了地球科学相关学科的冰山一角,也使我对宝石和矿物的兴趣发展成了学习地质学专业的决心。

我有幸通过小学毕业时的外语推荐生考试,成了一名“外语人”。郑州外国语中学和郑州外国语学校给了我充分发展个性的平台,也给了我结缘IESO的寄语。初三时,我偶然看到了一篇郑州外国语学校公众号的推送,了解到郑外有一位学长张知宇进入了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参加了2021年的IESO竞赛并喜获佳绩。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竞赛,在详细了解后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地球科学竞赛生,参加IESO。当我向同班的化学和物理竞赛生朋友们介绍了这个竞赛后,他们在表达对我的支持之余也对这一没有功利性、纯粹的竞赛表示认可。机缘巧合下,我就这样远早于其他同龄人了解到了这项竞赛。


从此之后,我便开始为这项竞赛做准备。通过网络,我找到了之前国家队的前辈们写的学习方法推文,在初三的寒假买了第一批参考书。在中考后,我就开始遨游书海,开始阅读《普通地质学》等参考书。进入高一,我有幸参加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竞赛,在备赛过程中阅读了英文参考书Physical Geology,不仅获得了第一个地球科学的奖项,还将部分知识内化成了英文。2023年的全国地球科学奥赛(CESO)预赛中我入选省队,参加了5月在南京举行的CESO决赛。在一步步寻找资源、创造机遇的同时,我也一步步登上了更高的平台,拥有了更高的眼界。

这次决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由于竞赛改革,题目类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难度也大幅提升,让当时数理基础较差的我措手不及。在这次决赛中主办方组织的朋辈交流会中,我结识了同为英国高中课程A-Level学生,现就读于剑桥大学地理学专业的方子妍学姐,她在2022年入选IESO国家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地球科学竞赛中,学习英国高中课程的少之又少,她的演讲因此给我以很大启发。她鼓励我重振旗鼓,再拼搏进下一届国家队,也祝福我能够取得好成绩,申请上理想的院校,我很荣幸能够与这样一位领路人相识。

在高二这一学年,我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购入了更多书籍,着重填补数理化基础上的漏洞,再细化地球科学学科方向,精益求精。同时,我创建的地球科学社团也进行了第二届社员的招新,我有机会认识了更多同好,也欣慰地见到了更多热爱地球科学的新生加入我们。这一年里,我把书箱放在了座位边上,在绝大多数自习时间就按需取用,啃下了更多新内容,也回头巩固了基础内容。与此同时,郑州外国语学校和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的地理老师也在竭尽全力为我和其他地科学习者提供资源,我们得以接触到更多业内人士,获得更多前沿资源。我有幸结识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生潘喆,他帮我重新回顾了薄弱点,也给我了一次野外考察的机会,填补了我在野外实践方面的空白。国家集训队面试前,我与此前入选国家队的学长张知宇取得了联系,他很热心地帮我总结了面试的要点,帮助我顺利通过面试进入到国家队。

回望过去,我在本届IESO中的成就绝非“一日之寒”:首先要感谢那个一步步攀登、通过努力站上更高平台获得更多资源的自己。机遇永远不会自己送上门,努力寻找资源,你会发现更多机遇也在等着你。感谢张知宇学长将我引进门,并热心辅导我通过面试;感谢方子妍学姐在前方引领和鼓励我前进,给我精神支持;感谢各位老师和潘博士为我提供更多资源,让我能够从容面对挑战;感谢一直在背后支持的家人朋友,你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底气。任何一环,在我登顶IESO的路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展望未来:相约IESO

要在地球科学奥赛中取得成绩,首先要做的就是地学思维和理科思维的构建。本届IESO乃至CESO预赛和决赛都突出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考察方向也从背记知识点转化到了在地学知识基础上完成各种课题探究和知识点运用。要做好这点,首要任务就是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在学好基础数学物理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应该多读书,从《普通地质学》开始,直到《气象学与生活》《海洋学导论》《今日天文》等细分学科,越是基础的学科课本越应精读。读书并非死读书,而是要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看到地球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完成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网络的构建。

学习地球科学竞赛,切忌题海战术,要系统性的做题。CESO的真题会在官网公布,但没有官方答案,如有需求可购买相应真题解析作为参考,或自己查书寻找答案。初学者尤其是地质学基础还没有打牢的学生切勿一上来就整套整套地刷题,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浪费宝贵的题库资源,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类真题训练。对于知识体系完备,即将上考场的选手,真题可以用来查缺补漏,通过一道错题看到知识漏洞,从而有效地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应考能力。最后,对于参加IESO的选手,可以去寻找日本和法国等国家的选拔试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查漏补缺,补上细节上的记忆错误。


要勤于实践。地球科学的本质在于实践,在野外的见闻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提升对地质构造的了解。在本次IESO的野外考试中,我因经验不足犯下了很多低级错误,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我谨在此用这次教训告诫各位,野外实践和课本学习同样重要,应当知行合一,用课本所学知识来面对并解决实际问题。

要提高资源查找能力。所有的资源不会自己找上门来,要学会自己去寻找。如参考书目,可以到竞赛官网或其他网络平台上查找;论文等学习资料,可以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找到合适的版本;线下资源,可以通过地理老师或者社团帮忙联系,从而找到合适的资料。强大的信息查找和整合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最后,从精神上来讲,要保持热爱,心怀感恩。热爱是我能够将地学这一爱好坚持7年并将为此投入一生的原因,也是诸多往届国家队员选择在这届IESO当志愿者,重逢北京的原因。感恩让人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也赋予了人拥有更多资源的潜力。做到这两点,你才能更加顺利地攀登高峰、更进一步。

预祝各位热爱地球科学的同学们、跃跃欲试的初中生和高一新生们,以及有所积累的高二学弟学妹们能够在来年的地球科学竞赛中赛出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也祝我们所有为爱发电的同学们努力都得到回报,走进心仪的高等学府!也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成为行业翘楚!


文字:王翌博

图片:王翌博

    张知宇(现中南大学)

    魏欣辰(现京都大学)

    IESO组委会




 
Copyright© 1983-2024 by www.zzfl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0371-67987877(校办)0371-67984259(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