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英国行活动圆满结束。郑州外国语学校部分乐团学生和来自北京、福州、山东等地近200余名师生组成“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英国行团组,深入爱丁堡、格拉斯哥等地进行交流访问,以舞蹈、合唱、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开展“中国故事”专场,在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与全球艺术家交流互动,在珀斯市参加巡游与展演。小使者们带着精心编排的节目,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在场的世界各国观众赞叹不已。郑州外国语学校交响乐团的同学作为其中的“文化小使者”,她们用歌声、乐器传递音乐和爱,闪耀在国际音乐舞台上。
传递中国文化,郑外学子闪耀国际艺术节
苏格兰首府爱丁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她有着独特美丽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爱丁堡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始于1947年,每年吸引大约200万到30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所邀请的参展对象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各领域中的顶尖人士以及深具潜力的新秀,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节之一,对推动全球剧场艺术蓬勃发展功不可没,同时吸引了许多著名艺术家、表演者。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中国故事”专场演出分为“古韵新声:传统与经典”和“文化之桥:多元与交流”上下两场。同学们用音乐展示中国与西方经典文化的精髓,展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创新,通过各类形式表演表达传统与经典的魅力,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
成立于2002年的郑州外国语学校交响乐团,是河南省第一支双管编制中学生交响乐团,获得多项市、省、国家级荣誉,承担了多场省、市对外文化交流及演出任务。因为成绩突出,郑外交响乐团曾受德国政府邀请参加“中德文化交流年”访问活动,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在柏林爱乐音乐大厅举行专场交响音乐会的中学生乐团。
在此次爱丁堡国际音乐节“中国故事”专场演出上,郑州外国语学校交响乐团带来了女声二重唱《雪花》、小提琴独奏《新疆》和长笛独奏《F大调意大利协奏曲》等三个节目。她们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文化小使者”促进文化互鉴。
精彩的演出获得了现场中外友人热烈的掌声和赞叹。
路演,向世界带来中国
路演是爱丁堡艺术节中独具特色的演出形式。郑州外国语学校交响乐团的同学们在街头表演的歌曲青春活泼,演奏的乐曲大气磅礴,来往行人纷纷驻足欣赏。
超过900年历史的“皇家一英里”,是爱丁堡旧城区的中心,平时这里是文化氛围浓厚的老城古街和购物天堂,每年的艺术节期间,它又变成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表演和巡游的路太难大剧院。
路演的另一个场地位于爱丁堡城堡,坐落于海拔120米的火山岩石上,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它是苏格兰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能迎接从世界各地前来的超过120万名游客。最精彩的莫过于站在城堡上,俯瞰爱丁堡全景,新老城区的不同风貌都能尽收眼底。
爱德华王子街上最为显眼的标志性景点,一定是司各特纪念碑。矗立在街上近200年的纪念碑是正方形锥顶的设计,正中是苏格兰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的大理石坐像,纪念碑中间是司各特笔下的人物以及其他苏格兰著名的诗人。司各特笔下的故事充满浪漫和传说色彩,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的先河,被誉为“苏格兰魂”。
收获满满,学生有话要说
9天的文化交流活动,郑外交响乐团的同学们在国际舞台展示了自己,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收获了很多。她们和国际艺术大师对话,观摩国际大师与多国青年艺术团表演,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专业素质与跨文化交流综合能力。她们和本地学生交流,成为朋友,互相约定以后要经常联系交流。
高二(30)班田瑞响同学说:
英国研学活动收获颇多。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到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我们参观了位于格拉斯哥的开尔文格罗夫美术馆和博物馆。作为一个对古埃及文明非常痴迷的人,在这里见到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真品无疑是让人兴奋和激动的。仔细观察动物标本,感受生物进化的秘密;观赏几世纪前的画作,沉浸在画家精妙的笔法和荒诞又不失构思的世界当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在苏格兰皇家音乐学,我跟随学院教授John进行了大师课的学习,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提升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英语口语的沟通能力。等待上课期间,与几位在音乐学院读书的同学交流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从刚刚抵达爱丁堡机场时问路的唯唯诺诺,到与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的同学们畅聊梦想与各自的专业课内容,都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沉浸式的语言体验,对我英语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二(2)班鲁鑫聪同学说:
八月底我们相聚英伦,共襄盛会。从花团锦簇的皇后大街,格拉斯哥大学的学术精神,再到庄严肃穆的哥特建筑,都见证着苏格兰这绚烂又曲折的历史。
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似浮光掠影,但又历历在目。音乐节上各色人种共同欢聚,尽管语言不通,但乐音却山水无阻,引起来自心灵的共鸣,带来文化多样性的魅力;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的老师用热情的声音和生动的教学描绘着音乐的殿堂;见证了圣安格鲁斯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两所风格迥异的学校和学术精神……
若论起英国国菜,那必定是炸鱼薯条了。从千金难买到家喻户晓,工业革命的作用功不可没。蒸汽火车带来了新鲜的鱼,也带来了炸鱼和薯条的做法,最终成了工人阶级最受欢迎的美食。
当然,音乐节和中国故事专场演出是不可不提的。与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不同的语言,相似的声音,在音乐面前,似乎隔阂全部消散。无论是小朋友吹出来的《钢铁洪流进行曲》,还是山东初中生慷慨激昂的《满江红》都让人心潮澎湃。此次也很荣幸担当主持人,有磨练更有进步。
高二(3)班朱高萌同学说:
作为一个非声乐专业学生,这次英国之旅是我第一次参加音乐相关研学。参加的决定有对唱歌的热爱,也是出于积攒经验、拓展视野的个人功利目的。我原本打算抱着感受英国风光的旁观心态度过整个旅行,也只是把研学当做一个提升英语水平、增长见识的窗口。
但在观察到郑外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反复的练习,精益求精的调整细节的时候,我开始反问自己对这次研学的理解是否太过浅薄。就像演出时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的牛宇老师说的一样,她希望可以通过一次次这样的中外交流活动,让中国的学生们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当地文化,同时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保护并传承中国文化。
正如她所说的一样,在研学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圣安格鲁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皇家音乐学院等高校,了解了英国教育的成就,在大师课的指导下丰富了声乐知识;我们参观了各类博物馆,透过玻璃展柜欣赏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感受了历史长河的波涛汹涌;漫步于司康宫、爱丁堡城堡奢华的装潢之中,在讲解员详细的讲解之下,我们了解了英国的进程……随着研学的进程,我开阔了视野,感受了英国的风土人情。
专场演出临近尾声,我们与外国友人一同合唱茉莉花,在茉莉花的悠扬旋律,中英两国国旗一同飘荡,听着外国人生涩但沉浸的歌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音乐无国界”,我明白理想到行动间道阻且长,一腔热忱也会在颠沛流离中被渐渐消磨,但音乐无价、文化无价。
高二(12)班白安安同学说:
In the summer vacation after Grade 2 in senior high, I joined the activity of going to England and exchange for one week to experience and learn the musical culture in England as a member of the School Orchestra.
During the exchange, I deeply experienced the local culture not only in music but also in various areas. At first, I really can’t get used to the local social habits. I was confused about everything and those are so new to me. But after a few days I started to find out that maybe it’s not that difficult to walk in unfamiliar streets and talk to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mother tongue.
In musical areas, the local people are very willing to know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styles and they all gave us a thumbs up when asking about their feeling towards our show. In return, we also showed great respect to the local musicians. I have to admit that I may not enjoy all types of music but I appreciate those musicians who practice hard and tried their best to perform music in their own ways. Acting as envoy to spread Chinese musical culture, I prepared several violin son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s and all performance results turns out to be great.
Also in sociocultural areas, I found out that only a small part of foreigners may show some bad attitudes towards us. Most people I’ve met are friendly and are very willing to give a helping hand when I need. When I got down from a high wall without my handbag, a young girl hand it to me even though I never asked for help. When we were struggling to put our luggage to a proper position, another passenger in the same carriage helped us and intended to give us our luggage when we need to get down. Those feelings I had when I’m walking on the streets impressed me in a different way. There, you can see people singing and dancing with each other even though they have never met before. Street musicians performing songs that came from their hearts. Pigeons are flying just above pedestrians’ heads and toddlers chasing after them. Breeze brought the welcome from the country and I enjoyed the stay there.
Last, I want to thank the school for providing me the chance to go abroad. This exchange programme opened my horizon and make me more confident when walking about our traditional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