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燕舞莺啼。伴随着春日的脚步,2025年4月16日、17日,八名郑州外国语学校保送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分别走进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和郑州大学附属学校,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生动一课,受到学弟学妹热烈欢迎。
赵曜(上海交通大学)
赵曜同学主要讲解了自身经历,从课余活动,心态以及选择三方面来讲解其重要性,为同学们介绍经验方法,并且提供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困惑。他感谢郑外给予的宝贵机会,并祝自己的母校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蒸蒸日上。
邱婧田(南京大学)
品味悠远书香,传递阅读力量。在分享中邱婧田和同学们共沐书香,“阅”见美好。从“阅读”到“悦读”,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和丰富意蕴,让同学们获得见识的增长、修养的提高、襟怀的开阔。一本本好书,把被生活沥干的水分还给人们,让人们唤醒梦,找到家,走好路,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有从容的坚持,坚定的信仰,活得更丰盈精彩。在阅读中敏于感悟,读出己见;在阅读中学会思索,阅尽千帆。在阅读中让情感在文字间静静流淌,让浓浓书香浸润美丽心灵……通过分享,她希望和同学们一起坚持每天阅读,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收获成长。
徐千翔(复旦大学)
保送到复旦大学的徐千翔学长希望同学们都可以通过把握每一次机遇,不断地内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小目标,最终达成自己的终极目标。他给同学们讲述了进行持续性的努力与积累的重要性,并提出小学是最好的阅读时间段,希望同学们能够逐渐克服手机的诱惑,去多做一些真正有益的积累。
徐千翔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他解读了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不要急,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也不要嚣张,没有一朵花,到最后还是花。”他向大家分享了主持人邹韵的故事并祝所有同学,越努力,越走运!
贾紫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贾紫茹同学以“微光点亮微光:一次跨越成长的对话”为主题展开学法分享交流。站在外小报告厅的讲台上,望着台下稚嫩而专注的面庞,她忽然意识到教育传承的奇妙。作为郑外保送生代表,她精心梳理了错题管理法、碎片时间利用等学习策略,在互动环节收获了意外惊喜: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方式让她重新审视知识框架的建构逻辑,他们对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执着更令她惊叹于纯粹的学习热情。
这场分享远非单向输出,当孩子们提问的时候,她触摸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那是知识与热爱的双向流动,是不同学段间温暖的接力。教育不是灌输的容器,而是点燃思维的火种,当我们俯身倾听幼苗拔节的声音,教育的星光便在这真诚的对话中永恒流转。
张钟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钟宇同学以培养习惯和训练思维为主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心得和较为可用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在互动环节积极反馈,提出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对未来学习的畅想,张钟宇同学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感谢母校给予了这个宝贵机会分享自己的故事,为外小同学们的成长助力。希望郑外学法交流活动可以持续下去,薪火相传。
郭圣杰(北京大学)
郭圣杰学长以“大考成绩是玄学吗”这个有趣的问题展开演讲,然后提出了他自己创立的“成绩影响机制”理论,指出考试成绩是由“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决定的,然后重点给大家分享了如何全面、系统、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考试软实力,现场反应十分强烈。
之后,他简明扼要地给大家分享了各个学科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最后用“人生的容错率其实很高”这句话鼓励大家不畏艰辛、奋力向前,并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即将参加中考的九年级学子送上了最为衷心的祝福。
多位同学表示郭圣杰学长的分享非常具有启发性,让他们深受鼓舞,大家表示要从现在起,以更加奋发昂扬姿态投入到日常学习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张书涵(清华大学)
张书涵同学主要讲述了自身经历以及学习上的感悟,从学会感恩、培养兴趣爱好以及提高综合素养三方面来分享,并分别为三个年级的同学们介绍适合学习的经验与方法,回答了同学们对于假期学习计划安排上的一些疑问并给出建议,解决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困惑。感谢了郑外给予的宝贵机会以及郑大附中的同学们的认真倾听与积极提问,最后祝同学们都可以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取得成功。
孙驰航(南京大学)
孙驰航同学围绕“选择的重要性”与“学习的意义”两个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理解,为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做出人生选择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于同学们的常有困惑“为什么要学习”提供了自己的见解。他以一本书《What if》及书中的一个问题“一块牛排从多高的地方落下才能被烤熟”为引子,启示同学们成才不止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科学分析、理解万物的方法。他希望同学们能够藉此机会理解选择的重要性与学习的意义,在个人成才之路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抱着对于学习的热情行稳致远,找到自己的道路,从而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八位郑外保送生的分享不仅为高新区外国语小学、郑州大学附属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宝贵的学习经验,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热情。从阅读的力量到习惯的养成,从目标的坚守到思维的开拓,每一段分享都是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愿这份知识与热爱的传递薪火不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成长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以微光点亮微光,让教育的星光照亮更远的远方。
文字:送课学生
图片:刘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