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郑州外国语学校甲骨风云社团围绕甲骨文的学习、传承和推广,开展了丰富而有成效的活动。2025年4月底,甲骨风云社团社长张之地同学凭借对甲骨文的热爱和对公益事业的投入,斩获复星公益基金2025青少年远见者潜力奖,成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学生。郑外培养兼具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人才的教育理念再次开花。
以下是张之地同学的感悟。
从来没能想到过,有一天我们竟能够用龟甲兽骨上的象形文字,搭起一座和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小朋友们相连的心灵之桥。
自2023年成立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甲骨风云社团一直秉持“学习、传承、推广”的理念,做出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并通过校内文创义卖、文字溯源墙设计和甲骨文社团公众号等方式不断尝试甲骨文公益传播与推广。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也是我们河南的文化瑰宝,推广甲骨文是我们社团的责任,也是社团运营中的亮点。”在张燕老师的鼓励下,甲骨风云社团借助学长学姐们传播和推广甲骨文的成果和经验支持,在过去一年里围绕“推广”目标,以“扎根乡土,让河南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宝藏”为核心,设计了一批新的公益传播推广活动。我们在校内推介甲骨文创、设计甲骨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主动探索和了解甲骨文。但我们也希望能把甲骨文的魅力讲给小朋友们听,在河南孩子们心中点亮一束甲骨文字的微光,为他们种下一颗热爱家乡文化的种子。我们最终设计出一节甲骨文知识线上分享课,从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卜辞识读等方面介绍甲骨文,内容浅显基础,意在带着小朋友们初步感受甲骨文图画般的灵动之美,唤起他们对甲骨文的一份好奇。课程最终呈现在将近1400位小学生的面前,社团的微薄努力能够让素未谋面的小朋友感受到汉字的奇妙与悠久,这已经让我们倍感惊喜。
在向外推广甲骨文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在向内回顾社团原有的丰富成果,希望从中探索活化利用的新途径。蕴含甲骨文元素的黄铜书签等文创产品广受同学们的喜爱;展示文字流变过程的文字溯源墙、独具匠心的手工漆扇、“甲骨文+仰韶陶罐”等手工作品成为社团的亮眼名片;师生原创论文集集中展示了社团研究性学习的心得成果。我们带着甲骨文创走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向游客推介宣传;策划师生原创论文集的捐赠,为基层小学初步充实甲骨文资料储备,从而让社团学习、传承的成果成为实现推广目标的重要抓手。
公益项目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最需要人文关怀的温度,而文化类的公益普及,则需要再加上一份对文化遗产的热忱和敬畏。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力求把对甲骨文的热忱传递给更多人,让热爱甲骨文、传承甲骨文的种子能够在未来生根发芽,为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添砖加瓦。
今年2月,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认为社团一直以来“学习、传承、推广”的模式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优质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因此鼓励我们参与青少年远见者新星奖的评选,我们将过往公益项目的成果汇总整理,最终有幸获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可。这是对甲骨风云社团同学们共同努力的肯定,也能够激励我们继续学习甲骨文、传承甲骨文、推广甲骨文,做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感谢河南省甲骨文学会、郑州甲骨文学会的诸位教授和老师在社团公益项目推进中提供的专业指导;感谢王书记、邢校长、贾赫老师、董英豪老师、董成永老师等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张燕老师在参评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项目推进时给予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在社团和领域专家学者之间搭建桥梁,让项目更具专业背景;感谢李燕芳、白津伟、曹博文老师等的社团授课,这些精彩纷呈的课程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很多灵感;此外,还要感谢社团往届的学长学姐,你们的文创和研究成果为我们的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是社团敢于“登台亮相”的底气所在;最最诚挚的感谢要送给甲骨风云社团的每一位伙伴,我们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一步步成为了实打实的公益成果,这份荣誉属于甲骨风云社团的每一位同学。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以点带面,持续拓展甲骨文知识推广的地域覆盖;结合多样的文创产品,让甲骨文知识走向大众。我们期待古老的甲骨文能够在当代社会重焕蓬勃生机,向世界展示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
供稿:张之地
图片: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