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
赵心言
郑外2025届毕业生
保送南京大学
两年半的高中生涯在这个冬天打下句点,我结束了在枫杨街6号这段旅程。
我是郑外的一个普通人。波澜不惊的学习生活,没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不是风生水起的风云人物。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和考试,和周围人一样埋头与题目较劲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常态。
然而我始终眷恋着这样的普通。
是一次考试结束的午后,在来之不易的空闲里去小池塘边散步,看几块大石上趴着慵懒晒太阳的乌龟,脚边的草丛里盛开的绣球花。抬头看,高一时残破的东教楼外墙也被填补上新的哈佛红砖。
是夏天的某个晚自习,和朋友们潜入天文台却没能看星星,最终只能在漆黑的楼顶平台上拉着手奔跑的回忆。
是最后离校那天不是多么盛大的晚霞,却特意爬上三楼食堂拍下淡淡的玫瑰色天空。下来走在林荫道上,我逐渐看到这两年半我与郑外的种种故事剪影。
我做着这样的普通人,却拥有独一无二又非凡的瞬间。
曾经瞄准高考的自己,在临时变卦选择保送后患得患失,从未在英语方面给过额外学习精力让我不敢与准备充足的其他人较量。短短的两个月我要赶上他人一年甚至更多的提前准备,在无数个想要逃离的瞬间我常会幻想,如果我选择高考,是否就会比现在轻松?
人总是会美化自己未选择的那条路。感谢身边同学的支持与开导,我终于跳出怀疑的怪圈而不再内耗。从两个月前在班里演算物理题,到两个月后在实验室练口语,我仍然是西西弗斯,为推石上山这场较量赋予意义。
高二最后一次的心理课上,老师在讲台上放着抒情的音乐让我们为明年此时的自己写信。我洋洋洒洒的两页内容被窗外阳光与蝉鸣淹没,只记得的是自己当时对未来的雄心壮志。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希望我们都能有别人畏惧而你往前的勇气,有他们认为你不行却拿下最好结果的实力。
毕竟风物漫长,未来还需放眼丈量。